环境学院“读懂中国——我的祖国水利情”访谈活动圆满结束

来源:环境学院 作者:环境学院 发布时间:2019-06-13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了引导青年学生与见证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和参与新中国水利建设、水利高等教育的“五老”交流座谈,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2019612日上午9:30于河海大学西康路校区水利馆B401举行了主题为“读懂中国之我的祖国水利情”的访谈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环境学院老教师徐健、赵天台、朱加征、程宁及2016级党员代表。

 首先徐健老师结合他的自身成长经历为我们介绍了国家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中国从自行车、火车的稀缺到现如今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便捷,这一步一步的发展离不开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们。徐书记表示,他自高中毕业后,意识到水利与国家发展紧密相关,于是进入水文专业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也在经历着从解放初期的天蓝水清、到大力发展工业后环境的逐渐恶化的过程,但国家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1980年水质监测全国大会上,周总理就提出了要有从重视水“量”到重视水“质”的转化。在环保问题上,无论如何都不能松懈。

 赵天台老师则主要围绕河海大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新中国的水利建设的奋斗历程。赵老师表示,在他小时候,家乡经历了四大灾害:水灾、旱灾、蝗灾以及国民党的贪败,这些经历让他产生了学习水利专业的念头,于是他考入了东水利学院,即河海大学的前身,就读于水电站、水文建设专业,毕业后留校,在农田水利工程系开始试点招生后进入该专业,成立环境专业后,又调入了环境工程系。和学校一起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见证了河海大学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同时赵老师也表示现在的我们要对将来抱有信心,且他也希望我们能培养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敢于创新,走出新路子。

 朱加征老师曾在环境水利研究所从事工程和分析化验方面的工作,后来参加河海大学水利专业的筹建工作。朱老师退休后,“退而不休”,仍然在江浙一带从事环保相关的工作,这种对敬业和对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给了在场同学很大的触动。同时朱老师给在场同学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首先,他表示,现在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只是在为今后进入社会工作打好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好自学能力,同时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活到老学到老;在工作中不能默守陈规,要有创新能力;而且作为青年人,我们要勇于奋斗。

 程老师则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上学为的不是那一纸文凭,而为的是学习实践中不断积累的或好或不好的经验。

 随后,同学们向四位老师提出了有关专业和今后工作、人生方向上的一些问题,老师们也耐心地给予解答。最后,曾莉老师对访谈活动进行总结。

 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相信经过与老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后,在场同学对水利、环境专业的发展历程、老一辈为新中国建设的奋斗历程以及今后人生方向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相信我们能在未来以更加专业的姿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来源:郭思微


Copyright © 2013,All Rights Reserved,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邮编:210098    Email:hjxy@hhu.edu.cn   制作维护:嘉硕网络
  [频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