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
| 姓 名 | 侯俊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9.01 | |
职称 | 副研究员 | 专业 | 环境工程 | 籍贯 | 湖北荆门 | ||
毕业学校 | 河海大学 | 学位 | 博士 | ||||
联系电话 | 02583787332 | 电子邮件 | hjy_hj@hhu.edu.cn hhuhjyhj@126.com | ||||
学习经历 | 1998.09-2002.07,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本科 2002.09-2005.06,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6.09-2010.12,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 | ||||||
工作经历 | 2005.06-今: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学术骨干。 现任国际水协会(IWA)会员、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the IWA China Young Water Professionals National Committee)常委、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分会理事、中国能源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理事会理事、江苏省水利学会水环境与水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专家、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 | ||||||
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为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目前主要从事河湖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水生态修复机制与环境效应、水体动力过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新型材料特性及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工作。 | ||||||
获奖情况 | (1) 多功能复合的河流综合治理与水质改善技术及其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F-304-2-02-R03,排名第3 (2) 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生态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J-222-2-01-R09,排名第9 (3) 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论技术与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0 (4) 河湖水生植物与水沙和污染物相互影响机理及生态效应,2013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3-021,排名第4 (5) 水利与生态功能复合的河道构建和水质改善技术及应用,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一等奖,2008-105,排名第3 (6) 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成型方法,2010年中国专利优秀奖,排名第3 (7) 大中河道复式平台面源截留净化系统,2009年江苏省百件优质发明专利,排名第3 (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调水引流工程布局方案及系统运行模式技术报告,2013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13101510,排名第10 (9) 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改善理论与技术,2012年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排名第3 (10)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改善理论与技术,2013年第四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排名第3 | ||||||
主要成果 | 1. 专著标准 (1) 王超, 王沛芳, 侯俊, 钱进. 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质改善理论与技术.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2) 王超, 王沛芳, 侯俊,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 431-2008),2008年11月10发布,2009年2月10实施,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 学术论文 (1) Jun Hou, Lingzhan Miao*, Chao Wang, Peifang Wang, Yanhui Ao, Bowen Lv. Effect of CuO nanoparticles on the produc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nd physicochemical stability of activated sludge floc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5, 176(2): 65-70 (SCI, EI) (2) Jun Hou, Guoxiang You, Yi Xu, Chao Wang, Peifang Wang(*), Lingzhan Miao(*), Yanhui Ao, Yi Li, Bowen Lv. Effects of CeO2 nanoparticles on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in a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and mechanism of toxicity. Bioresource Technology (IF=5.039), 2015, 191(17): 73-78. SCI, EI (3) Guoxiang You, Jun Hou* (通讯作者), Yi Xu, Chao Wang, Peifang Wang, Lingzhan Miao*, Yanhui Ao, Yi Li, Bowen Lv. Effects of CeO2 nanoparticles on produc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biofilms in 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 Bioresource Technology (IF=5.039), 2015, 194: 91-98. SCI, EI (4) Jun Hou, Lingzhan Miao*, Chao Wang*, Peifang Wang, Yanhui Ao,Jin Qian, Shanshan Dai. Inhibitory effects of ZnO nanoparticles on aerobic wastewater biofilms from oxygen concentration profiles determined by microelectrode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4.331), 2014, 276: 164-170 (SCI, EI) (5) Yanhui Ao(*), Liya Xu, Peifang Wang(*), Chao Wang, Jun Hou* (通讯作者), Jin Qian. Preparation of CdS nanoparticle loaded flower-like Bi2O2CO3 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s with enhanced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Dalton Transactions(IF=4.197), 2015, 44, 11321-11330. SCI, EI (6) Lingzhan Miao, Chao Wang, Jun Hou* (通讯作者), Peifang Wang, Jin Qian, Shanshan Dai. Kinetics and equilibrium biosorption of nano-ZnO particles on periphytic biofilm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IF=3.773), 2014, 23(2): 1-9 (SCI) (7) Yanhui Ao∗, Liya Xu, Peifang Wang∗, Chao Wang, Jun Hou∗(通讯作者), Jin Qian, Yi Li. Graphene and TiO2co-modified flower-like Bi2O2CO3: A novelmulti-heterojunction photocatalyst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activit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IF=2.711), 2015, 355: 411–418. SCI, EI (8) Lingzhan Miao, Chao Wang, Jun Hou* (通讯作者), Peifang Wang, Yanhui Ao, Yi Li, Bowen Lv, Yangyang Yang, Guoxiang You, Yi Xu. Enhanced stability and dissolution of CuO nanoparticles by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aqueous environment. 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 (IF=2.184), 2015, 17: 404 SCI, (9) Lingzhan Miao, Chao Wang, Jun Hou* (通讯作者), Peifang Wang, Yanhui Ao, Shanshan Dai, Bowen Lv. Effects of pH and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on the adsorptive removal of CuO nanoparticles by periphyt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F=2.757), 2015, 22(10): 7696-7704 (SCI) (10) Haixia Ding, Yi Li*, Jun Hou* (通讯作者), Qing Wang, Yue Wu. Sorption behavior and modeling of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on natural sediments: role of biofilm covered on surfac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F=2.757), 2014, 22(2): 1380-1388 (SCI) (11) Chao Wang, Lingzhan Miao, Jun Hou* (通讯作者), Peifang Wang, Jin Qian and Shanshan Dai. The effect of flow velocity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biofilms and the detachment mechanism of biofilm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1.212), 2014, 69(4): 825-832 (SCI, EI) (12) Jun Hou, Li Li, Songhe Zhang*, Peifang Wang and Chao Wang. Diversity of NosZ gene in thre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located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Afric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2012, 6(15): 3574-3581 (SCI) 3. 发明专利 (1) 一种可升降植物沉块与浮块立体耦合净化水质的装置(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010181085.X,排名第1 (2) 外加碳源复合深度净化生态浮床及其净化处理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310160873.4,排名第1 (3)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010535189.6,排名第2 (4) 一种适用于入湖河口的移动式植物浮岛链(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110036368.X,排名第2 (5) 一种适用于高泥沙大流速水体的生态浮床(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010159154.7,排名第2 (6) 一种在顺直河道中构建深潭浅滩的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110040847.9,排名第2 (7) 环形水槽模拟风浪扰动条件下水下沉积物再悬浮的方法及装置(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710025671.3,排名第3 (8) 生态净污型复式河床湿地系统成型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710025671.3,排名第3 (9) 大中河道复式平台面源截留净化系统(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810123577.6,排名第3 (10)垂直驳岸固定式自动升降生态浮床载体(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810123578.0,排名第3 (11)植物可更换载体的生态护岸系统(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910024416.6,排名第3 (12)垂直驳岸活枝捆生态护岸成型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910234041.6,排名第3 (13)污染胁迫下水生生物特性的静态与动态同步试验系统(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0710191647.7,排名第3 (14)硬质钢筋混凝土护岸斜坡生态修复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110036671.X,排名第3 (15)城镇污水厂达标尾水水质强化净化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110036657.X,排名第3 (16)输水型湖荡水质生态改善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110043701.X,排名第3 (17)一种构建农田排水生态净化系统的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1110036371.1,排名第3 (18)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成型方法(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65916.1,排名第3 (19)一种适用于水位变化水域的圆形可装卸生态浮床(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010286852.3,排名第3 (20)王沛芳 钱进 侯俊 王超 范秀磊. 一种可移动组装式农田排水沟水质净化器(授权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310283010.6,排名第3 | ||||||
在研项目 | 1、基础研究类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9047、人工纳米材料在水-生物膜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对生物膜活性影响机理研究、2015/01-2018/12、84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109058、流动水域生物膜附着更替过程及净污活性研究、2012/01-2014/12、26万元、已结题、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751、不同水动力湖区砷、汞物质多介质迁移和转化过程及水力、2015/01-2019/12、360万元、在研、第二负责人。 (4) 国家“973计划”子课题,2010CB429003-4、重大水利工程影响下河口水环境过程与效应—专题:太湖“引江济太”工程对长江口水环境的影响机制、2012/01-2014/12、223.4万元、已结题、主持。 (5) 国家“973计划”课题,2008CB418203、湖泊污染物多介质迁移转化与沉积物基准、2008/01-2014/12、408万元、已结题、参与(负责“沉积物基准与方法体系研究”专题)。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830304、调水引流改善河湖水环境质量的水动力与水质动态过程及生态效应,2009/01-2012/12、200万元、已结题、参与。 (7) 国家“973计划”课题,2002CB412303、入湖小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及水网区生源要素输移过程研究、2002/01-2007/12、246万元、已结题、参与。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379102、水利工程对水生态系统净污能力的影响规律及修复理论、2004/01-2006/12、22万元、已结题、参与。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209069、人工纳米材料在流动水域中的团聚/分散行为及生物效应、2013/01-2015/12、25万元、在研、参与。 2、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 (1) 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2012ZX07101-008-1、入湖河流水质强化改善关键技术集成与治理效益评估—专题:入湖河流水质强化改善关键技术集成与治理效益评估、2012/01-2015/12、171.65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2008ZX07101-008-4、调水引流工程水质保障与湖体水质改善关键技术及综合评估—专题:输水河道水质保障的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2008/01-2011/12、275.86万元、已结题、第二负责人。 (3)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子课题,201101020、珠江湖库水生态修复技术、2011/01-2013/12、364万元、已结题、参与(负责“营养盐控制导向的水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与示范”专题)。 (4) 水利部重大课题,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研究—专题:水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论与概念内涵研究、2014/01-2015/12、90万元、在研、技术负责人。 (5) 水利行业标准编制项目,2007549013、城市水系规划导则编制、2007/01-2009/12、50万元、已结题、技术负责人。 (6) 科技部863重大科技专项,2002AA60101205、河网水质强化净化与水体修复技术及示范工程、2002/01-2006/03、800万元、已结题、参与(负责示范工程)。 (7)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能源技术革命的技术方向和体系战略研究项目—课题七:水能技术方向研究及发展路线图、2015/01-2016/12、70万元、在研、参与(课题联系人)。 3、创新团队类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51421006、水资源高度开发背景下河流水、沙、污染物输移过程与生态效应、2015/01-2020/12、1200万元、在研、参与(项目联系人)。 (2)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61、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2014/01-2016/12、300万元、在研、参与(学术骨干)。 (3) 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2011/01-2013/12、60万元、已结题、参与(学术骨干)。 (4)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2012/01-2014/12、40万元、已结题、参与(学术骨干)。 | ||||||
个人主页 | |